置頂

物理與化學是很有趣的兩門學科,對我來說這兩類的學問幾乎就是許許多多有趣的遊戲。也許有人覺得物理與化學太專門或者太嚴肅,對這一點我想說得是:當你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很專門,你也會很認真,甚至有時候會很嚴肅。
但是別忘了其中的樂趣,這些樂趣是吸引了許多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極大誘因。 如果你喜歡這兩門學科那很好,請好好的玩它!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那也無妨,你還是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2013年6月29日

生物趴辣客6

生物趴辣客6回來了!這次是辦在梅子老師的超級生物教室。詳細的活動內容介紹點這裡看阿簡的說明。


這次我有感動到,先說研習場地的部份。這次舉辦的地方在竹東高中,也就是梅子的學校。地點在梅子一手打造起來的超級生物教室裡。

不是我在臭屁,我很少看到可以跟我的理化教室匹敵的自然科教室。但梅子的教室真的是太豪華太超級了。

說豪華,絕對不是「金錢」堆砌出來的豪華,而是「想法」。花了很多的時間慢慢的將想法一點一滴的凝聚結晶起來的那個豪華,非常珍貴。




教室裡面有大量的教具,標本,活著的植物和動物,各種掛圖、照片還有書籍。可以根據課程章節去更換情境展示或可以讓學生操作的教具。今天梅子有提到想要做像類似像科博館這樣,有些教具是「常設展」,是長年不動的;有些則是會隨時更換的。我的教室也有類似的想法。雖然不是做的很好,不過大致上就是一章或一次段考的時間就會整理然後更換一次展示品。

理化教具(尤其是物理教具)大致上可以依照章節區分,一盒一箱的裝起來。上到某個地方,就把那個箱子拿出來擺就是了。生物或許不太一樣,可能比較需要「tag」的觀念來做教具的整理。

這樣的地方,就是可以隨時學習生物,討論生物。隨時有什麼疑問,手邊就有很好的展示物的地方。也有可以提供學生探究的情境。是非常理想的生物教室。

接著談課程編排的部份

這次的課程,包括了趴辣客的小菜原形,也就是一人分享180秒,然後接受120秒提問的形式。這個形式,是上一次出現的,為了讓小菜具備一些彈性。這個兩分鐘的彈性,我覺得還不錯,可以讓講者稍微深談一點,也可以有機會讓提問者稍微問一下。

當然以大家的習慣來說,邊吃邊談才是最佳的討論情境。所以這次中午安排了一個半小時的用餐兼聊天時間,有許多珍貴的對談是這個地方出現的。換句話說,前面小菜的180秒,可以讓大家很快速的認識自己想談能談的東西,或許在中午的一個半小時,你就會找他去談。那就能很快速的切入主題。

接著是下午的趴辣客咖啡館。也就是分組對談。我發現在我這桌,雖然都是談生態攝影,但是來訪的桌民不同,我們談的一些事情也不一樣。最重要想講的兩件事,一個是生態攝影要盡量不能干擾被攝影者,和最簡單的攝影注意事項都有提到之外。其他談論的主題都不同。我猜測其他桌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我覺得非常好!這樣每個桌民多少都能獲得自己需要的那部分。

只是好像沒有桌長去遊盪的吧,我好想聽那個合作學習和解說員訓練的東西喔。

還好,後來有桌長來發表,讓我稍稍解渴了一下。

所以桌長的五分鐘精華發表,也是課程安排上非常棒的地方。

這次的課程安排,兼具了生物小技巧的展示,也有以校長高度來談論的生物課程和學校經營,也有高級的教學思考、生物生態環境的思考和課程。兼具廣度和深度,非常精采。

再來談一些我聽到的內容的想法

1.走出教室,走出學校,進入社區,是很重要的。阿簡談論的經驗非常珍貴。我也有同樣的感覺。當你從書本中學習到一堆東西的時候,當你考試考很好的時候,你會覺得你學到了這些東西。但其實當你真正的去體驗了,你才是比較接近了真正的學習。

當課本上告訴你植物生長、開花、結果,你在書上看到了學會了記起來了。然後你走出教室,真的觀察你身邊的植物一個月、一季、一年。你才會真正了解書上寫的到底是什麼。

我應該這樣說,當初留下這些資訊的生物人,一定是在外面看到,然後為了要把這些訊息留下、傳遞出去,因此用文字、繪圖等方式留下來。而那些都是間接訊息,看到這些訊息,你會獲得那些大師的「眼睛」,讓你知道那些前輩看到了什麼,然後呢?你有了眼睛之後就要去看啊!

另外謝老大和犀牛王,都談論從學校走出去進入社區的重要性。我覺得這太重要的,但我也知道這對我來說好難啊。脫離自己的領域舒適圈,去進到很難掌握的社區,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是風險和報酬永遠成正比的!

另外阿簡講到幾次生物分類的問題。這很有趣,其實幾年前,剛認識這群厲害生物老師的時候,我最喜歡拿出來挑戰生物老師的問題就是:「教這麼多,學這麼多生物的分類到底要做什麼?」

於是在2010 年,設計了這個課程。雖然之後沒有再完全重複這個課程。也就是不進行分類了,而是單純進行觀察。但是觀察與思考然後把「別人的想法想懂了之後」開始應用,這些元素留下了。

關於生物的分類,我會去想最開始生物學家進行分類的動機是什麼?當初做出這樣分類的過程,有什麼生物的想法在裡面?

這些問題,我在進行週期表教學設計的時候一直在想。因為週期表中對元素的分類,也有很多和生物分類類似的情況。但是了解了化學家努力的歷程和其中的想法之後,我就可以把「想法」變成課程的中心。於是本來常常是很純粹記憶性的週期表課程,就有了一些轉變。

或許生物的分類會比較難做一點,畢竟週期表只有一百多的東西。不過如果課程中想傳遞的是「想法」,包括了解生物學家的想法或是產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記住生物學家的想法所產生的結論的話,那應該還是可以做的...

2.合作學習,教的是「合作」還是「學科知識」?我印象中蠻久以前,我在思考我的課程和皮卡姊的課程性質不同點時,我有說:「我的課程,是科學探究課程,為了探究所以產生合作的行為。所以我的探究是主體,合作是偶爾需要的方式。但是皮卡姊的課程,合作是主題。老師讓學生利用不同的生物課程作為素材進行合作。」

皮卡彎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各種課程都可以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因為合作是核心),關卡的設計、任務難度的設計微調就是其中超難掌握的眉角。

中間提到一些很有趣的技法,像是你提供的任務夠龐大,超過一個人在那個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就逼的那個人(功課好的)一定要把工作share出去。

或是每個人握有不同的資源(教具、工具什麼的),要完成這一件任務,這些人就必須要合作提供出自己握有的資源才能完成任務。

這些技巧超有趣又實用,可以學起來。

3.槍宏貞伶夫婦的翻轉教室:這個我聽過蠻多次了,內容精采沒話說。不過今天來吐槽一下。槍宏的研究(和其他許多人的研究)都指出,改變不同的教學法,其實對資優生沒什麼影響。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天花板效應呢?也就是作為檢測學生程度的工具不足以分辨出資優生的能力呢?希望有人可以來研究一下這個...

4.米蘭的生物卡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他後來談論的,讓學生去拍攝照片回來製作生物卡,又更吸引人。可以結合生物、攝影(美術課)、圖像後製(電腦課),超好玩的啊。

5.阿簡提到的一些課程方式也很有趣,拍一張校園生物的照片,讓學生去尋寶什麼的,都能很有效的讓學生做出很好的觀察。


那麼,如果在教室裡面放一張超大校園地圖,然後給學生一張生物照片,讓學生去尋寶之後回來貼又會如何?

在教室裡面放一大堆不同生物的照片,後面有磁鐵。學生如果在校園某處觀察到了什麼之後,回來教室找到正確的照片,回來貼到地圖上,又會如何?

這個校園照片,每一個月底結算,拍一張照片下來之後,清空記錄,如此做一年,又會如何?

我不知道這些記錄,是不是就可以提供生物觀察、生態系、生物之間的關聯、生物與季節之間的關係等等的教學議題。如果有了這些探究歷程,老師和學生共同從這些探究歷程中,找到一些可以討論談論的議題,是不是可以涵蓋一些生物課中想教的事情?

以上是理化老師的胡思亂想啦哈哈

後面是一些小菜的照片。沒有很認真拍,只有拍前半段的部分照片。抱歉了


笑起來很可愛的小菜

很棒跑台活動的胎盤老師

熱血的靜灘活動!很棒的環境和海洋教育



強調自己不是POE的雙重情境學習模式(有沒有記錯?)

令人印象深刻的棲地零碎化的課程。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這個課程設計是由於學生有室內設計的經驗,然後老師就用他們室內設計的經驗來設計課程。讓馬路切過設計圖。感覺很震撼的!



總之這次的趴辣課6,很刺激好玩。我也發了瘋的帶了全套的咖啡設備煮了應該有接近二十杯咖啡,用掉的豆子應該有近300g。吃了很多好東西,也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咖啡。


延伸閱讀:

6/30的心得彙集(大家速度好快啊)

犀牛王校長
犀牛王校長2
謝老大校長
阿簡(噗浪)
阿簡(網誌)
胎盤
橘子蔡
皮卡彎(上午)
皮卡彎(下午)
皮卡彎(合作學習咖啡館-1)
月鈴老師1
月鈴老師2
米蘭
眉毛人
Tierry



一些噗浪上的延伸
http://www.plurk.com/p/its5z6
http://www.plurk.com/p/itsdqg
http://www.plurk.com/p/itsipq




沒有留言: